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连平:资产证券化助解银行困局

连平:资产证券化助解银行困局

中国证券报2012年10月13日04:01分类:新华社报刊

□本报记者 顾鑫

时隔四年,信贷资产证券化再度起航。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我国银行业将面临资本金补充、信贷结构调整、信贷风险上升等多方面的压力和挑战,信贷资产证券化是银行应对这些挑战的有效手段。

连平表示,在新的资本管理办法付诸实施的条件下,商业银行未来仍有较大的资本金补充压力。由于存贷比例的限制,银行不得不控制增量信贷。资产证券化能够直接改善资产负债表,有助于提高资本充足率,降低存贷比,从而有效缓解资本压力和贷款规模控制压力。通过将拟退出区域、行业或企业的信贷资产进行证券化,转换为在市场上可以交易的产品,银行可以快速实现信贷退出、优化信贷资产结构。

随着房地产调控、产业结构调整的持续推进,以及地方政府平台贷款风险的暴露,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信贷风险在上升。连平认为,资产证券化可以将原本由商业银行承担的信用风险进行分散和转移,由发起人和投资者共同承担。而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和金融脱媒的发展,商业银行传统的依赖利差收入的盈利模式面临挑战。开展资产证券化,银行作为贷款服务机构提供管理和服务,可以获取服务报酬,并有机会拓展相关结算、托管等中间业务,有助于推动盈利增长模式转变。

连平指出,自金融危机以来,市场多年没有新的资产支持证券发行;二级市场成交清淡,成交规模和频率均大幅下降;此前几年发行的短期券种又相继到期,市场存量持续萎缩。

目前,包括社保基金、保险机构、企业年金、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准入受限,使得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投资者类型单一,风险仍然在银行体系内循环,难以实现资产证券化的初衷。他说,由于试点推进缓慢,资产证券化存量市场产品的基础资产仍主要是以信贷资产和住房抵押贷款为主,基础资产范围狭窄;从期限结构看,我国证券化资产大多在3年以内,期限较短,这些产品对于保险、养老金等主要投资者而言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精彩对话

中国证券报:推进银行业资产证券化,哪些风险需要防范?

连平:一是道德风险。主承销商可能没有参与资产池的尽职调查而直接参与相关产品承销,放松相关风险控制要求。如果没有明确要求证券的账面价值与它所代表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要保持适当的比例,发起人必须持有部分风险级别相对较高的与自身原有贷款相关的债券,发起人就可能隐藏负面信息和交易风险。

二是基础资产风险,这是资产证券化风险源头。一旦基础资产受到市场和政策因素影响质量下降,风险将沿着交易链条,传播给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应注重源头风险管理,及时披露基础资产信息,减少评级过程中的利益冲突,提高评级的准确性。

三是隔离风险。次贷危机的教训是银行过多投资于低质量资产支持证券,危机爆发后由于损失严重从而丧失了融资功能;而在失去资本市场融资渠道后又丧失了间接融资通道,进而投资减少、失业增加,消费大幅下降,危机从金融领域蔓延到实体经济。因此,应根据系统风险程度,合理确定资产证券化市场投资者范围,实行风险有效隔离和限定,实施分账管理。

四是虚假转移风险。资产证券化可能完全转移风险,也可能将风险部分或全部保留在银行,需要判断证券化业务中风险转移程度,对所保留的风险提出监管资本要求。如果在银行保留风险的情况下对其免除资本要求,会造成资本充足率高估。

中国证券报:此次资产证券化试点将“经清理合规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贷款”纳入证券化的范畴,如何看待其中的风险?

连平:银行不是简单将自己持有的信贷资产倒手卖给投资者,而是向投资者销售信贷资产组合的收益权。对于资产证券化来说,各种风险类型的信贷资产都可以纳入基础资产池,前提条件是信息披露全面透明公开。平台贷款无疑是可以作为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

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主要面临的信贷风险是其现金流匹配的问题。总的来说,还款来源不稳定,过度依赖政府财源,导致部分平台贷款存在不良倾向。平台贷款的未来现金流受到很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包括宏观、行业,甚至是地方因素,所以其评级和定价是难点。如果有部分“合格”平台贷款被纳入证券化产品,要特别注意防范因信息不对称导致投资决策失误,甚至与供给者产生纠纷的风险,因此需要特别加大对这类产品的信息披露机制,有必要时参考国外经验,可以要求进行特别的尽职调查或者引入独立的评估师或会计师提供评估定价模型协助。

【责任编辑:周发】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周刊订阅,更多精彩(每周五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