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实用的研究

实用的研究

中国证券报2012年10月13日04:01分类:新华社报刊

□许维鸿

随着公募基金规模的萎缩和业绩的波动,中国特色的券商卖方研究模式,正面临投资者的质疑。如何定位证券公司的研究业务,成为业界难题———如果研究部门只是给各类财经媒体提供娱乐化的财经评论,抑或只是给领导写写发言稿,那么这种研究工作对投资的“实用性”无从谈起,研究工作更是毫无含金量可言。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还不成熟———在这样的背景下,证券公司的研究业务“实用性”又该如何把握?我认为,证券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对各类资产的定价能力(股票只是其中之一),实用的研究工作必须围绕这个核心展开。具体讲,券商的研究不能空谈,必须落实到实体经济中的资产;即便是虚拟经济中的货币和衍生品,研究的成果也必须是基于其背后的经济活动,最终落实到资产的价格上。

首先,券商的研究必须为实际投资活动服务。不同于大学或其他研究机构中的学院派研究,券商研究目的是指导各类投资活动,是为内部和外部客户投资创造利润而服务。因此,券商的研究人员更应该被称为“金融分析师”或者“某某领域投资顾问”,是金融机构商业活动的一部分。证券公司的研究成果可以没有理论高度,但是必须有清晰的投资逻辑和建议。

其次,券商的研究必须兼顾投融资的双方。证券公司是金融中介机构,其盈利源于对投融资双方需求的“撮合、配对”,券商的研究就是为这种撮合活动而服务的。理想化的服务流程应该是这样的:针对不同的融资主体,券商发现其最佳的融资方式,构建最合适的融资金融工具,并找到一个或多个投资者进行匹配。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离不开研究服务,离不开对金融创新的应用,否则券商的相互竞争会淘汰那些“不重视客户需求研究”的落后者。

再次,券商的研究必须最终落实到价格上。既然是商业机构的商业活动,券商的研究需要量化的“考核体系”,而不是各类“投资观众”的主观评价———在目前“资金所有权缺失”的公募基金体制下,公募的基金经理往往就是持有观众心态的投资者。广义上讲,券商研究如果要实现良性的发展循环,最佳的量化考核体系就是对资产的定价能力考核。当然,这种类似买方研究考核的量化,如何结合基础的卖方研究方法行为,需要与券商不同阶段的竞争力需求相结合。

最后,券商的研究必须有持续的体系支持。金融服务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说来容易做来难———三百六十行,隔行如隔山———券商的研究涉及实体经济的各个行业。对不同行业资产的定价,需要对不同行业的周期有深刻的理解。否则,金融工具的定价被虚假信息误导,最后损失的不仅仅是客户的投资,还有券商自己的信誉。因此,一个综合业务全牌照的券商,需要一个全行业覆盖的研究服务;一个想持续投资成功的金融机构,需要一个持续的研究体系支持。

【责任编辑:周发】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周刊订阅,更多精彩(每周五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