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资产证券化常规化运作尚需时日

资产证券化常规化运作尚需时日

中国证券报2012年10月12日04:21分类:新华社报刊

□本报记者 高改芳  

专家认为,信贷资产证券化意义在于流动性转化,并增加银行补充资本的渠道。资产证券化所具有的可预见的现金流、资产重组、破产隔离、信用增级等特征,可以有效降低银行存贷比,调整银行信贷资产结构。但市场人士认为,银行能常规化地熟练运用资产证券化这一工具大规模地把风险资产剥离出去,达到分散风险、节约资本目的,尚需时日。

资产证券化需求迫切

华泰证券的研究报告表示,在上一轮货币政策放松时,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久期获得显著提升,2011年3月底全行业中长期贷款占比达到了61.2%的高位,而此前全行业中长贷占比上行的趋势已经超过10年,今年7月末时这一比例仍高达56.8%。中长期信贷资产占比过高加大了商业银行资产与负债的错配风险,特别在遭遇经济下行、潜在坏账率上升时,商业银行的压力就会明显增大,其主动降低信贷投放期限的动机就会大大增强(通过增量拉低存量),这一现象从去年已经开始。由于信贷资产证券化能够将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出表”,且绝大多数都为中长期贷款,这对于缓解商业银行的期限错配风险大有裨益。

另外,由于商业银行传统的粗放式经营,其一直面临着资本金补充的压力。2013年1月1日我国银行业将全面推行新资本协议,资本充足率的监管将进一步加强。银行业今年的中报显示,目前上市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为9.56%,其中股份制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仅为8.62%,徘徊在监管线附近,资本补充压力较大。而信贷资产证券化大门打开,信贷资产“出表”可以起到直接减小分母的作用,对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提升具有直接的效果。

专家认为,从整体情况看,我国当前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关键是偿债意愿和集中到期造成的流动性不足问题。首先,投融资平台短贷长投,挤压货币政策操作空间,使得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加大;其次,地方政府迎来偿债高峰,部分地方政府的资金链将会面临流动性风险;再次,以未来土地预期价值作为支撑的、杠杆率很高的地方融资高度依赖于土地调控政策,这进一步带给银行和金融系统极大的风险。而资产证券化恰恰是解决地方融资平台流动性问题的重要途径。

常规化运作尚需时日

国开行不久前在银行间发行的规模为101.66亿元的“2012年第一期开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由国开行作为发起人,中信信托作为发行人。

从最终的结果来看,认购开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投资者中,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认购量约占认购总量的37%;城市和农村商业银行占比达到50%,证券公司自营账户和资产管理账户占比约为8%,证券投资基金占比约为4%,此外还有少量保险资金参与。

信托界人士认为,由于人民银行、银监会至今已经出台了15项有关的规章与政策通知,使得信贷资产“信托”给信托公司非常规范、细致,使得这次国开行与信托公司合作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整个流程已经非常流畅。

之所以最终仍是银行购买了多数份额的资产支持证券,除了因为银行之间相互“捧场”外,其他金融机构认购不多,主要原因在于其资金量不足,认为证券化产品流动性不足。几乎所有的机构投资者都能在银行间市场交易资产支持证券,所以即便把证券化产品放到证交所,银行是最大买家的情况也不会有大的变化。

我国曾于2005年首次启动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2007年开展第二批试点,共计发行667.83亿元;2008年末,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这一试点暂停。据公开信息,包括民生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等在内的7家银行也获得了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试点额度,同时北京银行、哈尔滨银行、台州商业银行也有机会。

国泰君安的研究报告指出,美国从资产支持证券的出现到成熟历时24年。我国从2005年算起,剔除暂停的3年多,总共才4年。信贷资产证券化要达到成熟市场的运行规模和标准,尚有漫长的路要走。

【责任编辑:周发】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周刊订阅,更多精彩(每周五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