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逆回购缩量八成 流动性明显改善尚需时日

逆回购缩量八成 流动性明显改善尚需时日

中国证券报2012年10月12日04:01分类:新华社报刊

核心提示:分析人士指出,连续高额的公开市场净投放迅速扭转了前期的资金面紧绷局势,但后期来看,如果没有降准等措施出台,10月份资金面将难以突破“紧平衡”的总体格局。

□本报记者 张勤峰

随着资金面好转,央行回购也适时缩量。周四(11日)央行在公开市场开展了两期共590亿元逆回购交易,单日规模创下9月18日以来的最低水平。分析人士指出,连续高额的公开市场净投放迅速扭转了前期的资金面紧绷局势,但后期来看,如果没有降准等措施出台,10月份资金面将难以突破“紧平衡”的总体格局。

单日逆回购缩量八成

三周净投放逾6000亿

周四的两期央行逆回购包括120亿元7天品种和470亿元14天品种,中标利率分别为3.35%和3.45%,均与前次操作持平。与本周二相比,周四的逆回购总量减少了2060亿元,幅度接近八成。与此同时,具体操作的品种搭配也呈现一定的变化。一是,14天品种恢复操作,并取代了28天品种;二是,14天品种操作量远高于7天品种,这在以往较少出现。

市场人士认为,逆回购规模下降是资金面转暖后的正常反应。央行周二施展巨量逆回购,及时缓解了因8日例行法定准备金补缴导致的资金紧张,同时,季末假日等时点因素干扰消退后,现金回流、机构资金融出意愿上升也推动资金面好转。这一背景下,一方面,央行继续大规模投放资金的必要性下降;另一方面,适度减少逆回购操作也可避免进一步增加后续到期逆回购回笼压力。而从需求端来看,由于货币市场利率快速下行,交易商从公开市场融入资金的动力也不足。

就14天期逆回购的操作而言,交易员表示,鉴于后续逆回购到期压力,机构融入14天资金的意愿比较高。另外,截至10日收盘,银行间回购市场7天、14天资金价格分别是3.19%、3.39%,分别低于央行同期限逆回购利率16bp、6bp,相比之下,从公开市场获取14天资金更为划算,因此周四14天逆回购操作量高于7天逆回购也不难理解。

统计显示,本周央行逆回购总量达到3240亿元,全周公开市场操作实现净投放1640亿元。而最近三周(不含长假当周),公开市场资金净投放总量则高达6300亿元。

资金面紧平衡暂难改

降准与否是关键

连续的高额净投放,扭转了季末长假前后资金面紧绷局势。近两日,R001、R007分别回落至2.5%、3.3%以下,货币市场流动性甚至有些许泛滥的迹象。不过,多数市场机构仍认为,10月份资金面总体难有明显转变,如无降准等措施出台,流动性进一步改善的契机可能在11月出现。

考虑到10月中下旬资金面依然存在两大不利因素,预计资金利率继续下行的空间已经有限。一是,前期开展的逆回购将集中到期。最新数据显示,未来两周到期逆回购分别为3370亿元和3670亿元。二是,财政存款的季节性增加。由于企业所得税上缴,10月份财政存款一般都会有2000-3000亿元的上升。有交易员称,鉴于资金面好转后央行逆回购力度下降,下周公开市场可能出现净回笼;而下下周的压力更显著,因为财政回笼一般体现在下旬,届时逆回购到期可能与月末、财政存款等因素形成叠加冲击。因此,短期内资金面难以继续改善。

与此同时,中金公司等机构认为,资金价格再度显著上涨的可能性也较小。一是月初理财资金会重新出表,使得中下旬存款会有明显的净减少,届时会有一部分法定准备金退款。二是,央行继续通过逆回购将部分到期量延展到11月份。三是,随着财政收入增速下降和财政支出刚性增加,10月份财政存款增量低于季节性的可能性较大。

中金公司表示,仅靠逆回购展期,10月份资金面仍难以脱离紧平衡,但进入11、12月份,随着央票到期量上升、财政存款集中投放、外汇占款回升等因素,流动性则存在继续改善的契机。而国信证券等机构则认为,考虑到楼市回暖生变、通胀压力不大、经济仍未进入复苏通道,且流动性仍将偏紧,10月降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非常大,如果月底前降准兑现,流动性拐点则可能提前。

【责任编辑:周发】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周刊订阅,更多精彩(每周五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