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千年华阴:山水之间写风流

千年华阴:山水之间写风流

经济参考报2012年10月10日04:21分类:新华社报刊

新华08网北京10月10日电(经济参考报记者 冯国 采写)

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

华阴,因华山而著名,拥“华”抱“阴”,自春秋设邑,战国置县,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按中国传统文化“山北、水南”皆为阴,传为华夏文化发祥之地,故历代人才辈出,著书立说者层出不穷,被汉相张良誉为“物华天宝,地灵人杰”,更是统一中国的隋文帝杨坚的养育之地。

处于“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地,华阴自古就是中原通往西北的必经之地。郑西高速铁路、陇海铁路、西潼高速公路、310国道横贯东西,公路路网密度达90公里/百平方公里,境内有5个火车站,其中华山火车站为国家二级编组站。

华阴市委书记卢发兴说:“郑西高速铁路的华山北站规模仅次于西安站和郑州站,年旅客流量预计达8000万人次,距西安30多分钟,也可纳入洛阳、郑州一个半小时经济圈,自是沟通西北与中部的福地”。

华阴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7度,平均降水量596.5毫米。土壤肥沃,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矿藏25种,金、铁、铝、稀土、石板材、矿泉水、地热等颇具优势。其中,地热资源异常丰富,是陕西省批准开发的四个重点地区之一。已开发的御温泉地热井,井口水温105度,单井涌水量240立方米/时,井水所含锶、锌、锂、偏硅酸等微量元素和矿物质达到国家医疗保健地质水标准。矿泉水经国土资源部鉴定,银、锌、锂等8种微量元素含量丰富,为优质矿泉水,日出水量达1200立方米。

境内秦岭北麓6条南山支流与黄河最大支流渭河交汇,水源充足。地表水年总流量1.2亿立方米,地下水年补给量1.43亿立方米。充足而质优的水源,为华阴在西北地区发展水产业提供了独特的潜在优势。

虽然817平方公里的华阴只有26万人,但是境内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除被誉为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西岳华山,有在道教文化的发展中起着深远影响的名园玉泉院,有被誉为“陕西故宫”的帝王行宫西岳庙,还有比万里长城早建百余年的魏长城遗址,西汉京师粮仓、横阵遗址、西关村遗址等旅游景点。尤其是华阴老腔、华阴迷胡、华阴皮影、剪纸等文化遗产悠远流传,其中华阴老腔、华阴迷胡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绿色城市 旅游名城

十一五期间华阴快速发展。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3亿元,是2006年的2.8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1579元;财政收入2.1亿元,是2006年的4.3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74.7亿元,是过去五年的6倍。

华阴市委书记卢发兴说,过去五年,华阴走出了一条跨越发展的路子。提出了构建山水绿色华阴,打造中国西部旅游休闲之都的目标,确立了“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旅游产业为龙头,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环境建设为关键,以提高执政能力为保障”的五项工作格局和“旅游立市、工业富市、开放开发、项目带动”的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当地资源开发、园区项目建设、城市东扩南接、民生环境改善、社会事业发展”五大优势突破。

以构建山水绿色城市为目标,现代城市骨架基本形成。坚持把中心市区建设成为大华山旅游观光的承载区、休闲消费的聚集区,五年来,累计投入资金5.75亿元。太华路、华岳路改造项目,使多年来城区明沟盖板排污的历史一去不再复返,为城市实现华丽转身和“东扩南接、城景一体”向纵深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长城路、八一路、东岳路东延、东环路等项目的实施,形成了“三横两纵一环线”城市路网。

一批大规模高档次房地产开发、华山北站广场、生态广场、城市文化公园、星级酒店及大体量绿化等一系列工程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的品位和档次。同时,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建成运营,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园林城市顺利通过省级技术调研,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和旅游示范市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城市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市容市貌焕然一新。

华阴市坚持把园区经济作为拉动市域经济快速增长的强大引擎,园区从无到有,规模日益扩张,设施不断完善,已成为财政后续来源的增长点;坚持“栽树、养牛、打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民收入大幅提升;加快构建山水城庙一体化旅游格局,景区拆迁进展顺利,绿化工程成效斐然,旅游设施逐步完善,旅游收入增势强劲。狠抓项目建设,扩大开放开发,固定资产投资成为拉动市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强劲动力。建立健全了项目建设体制机制,明确规范了项目运作的20项程序,公布量化了土地、城建等相关收费标准,推行了优化投资发展环境15项制度,投资洼地效应凸显。

紧抓国家扩大内需、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和实施关天经济区规划等一系列重大机遇,争项要资、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五年来,累计争取国家投资项目288个,落实资金14.74亿元;招商引资项目92个,引进资金76亿元,形成产值43亿元,实现税收1.9亿元,占到全市财政收入的40%。

做足山水文章 坚持项目带动

卢发兴说,十二五期间,华阴奋斗目标是:到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5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0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7万元和1.1万元以上。

首要是做大做强旅游业,构建以旅游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坚持大华山、大旅游、大发展的全新理念,进一步整合资源,开发产品,着力构建“南山北水中文化”旅游格局。目前,正积极推动华山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策划申报华阳川国家级森林公园建设项目,开发金岩秀水等旅游产品,做足“山”文章;同时加快引水进城工程,建设城市文化公园、杜峪河公园、万亩莲藕基地和华山太华湖统筹城乡生态旅游度假示范区项目,壮大温泉产业,做活“水”文章。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缘此,华阴正在规划建设华山论剑主题公园,并以保护利用西汉京师粮仓、魏长城遗址、仰韶文化遗址为重点,深入挖掘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大文化研究力度和策划包装,致力文化创意经济,让文化产业成为与山齐名的旅游品牌。

为打造文化旅游名城,华阴正加快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要素,提高服务质量,促进旅游产业上规模上档次。全力做大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满足各个层面的消费需求,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主打山、水、文化品牌,举办各类推介活动,扩大华阴旅游知名度;加强与国内影视、动漫企业合作,利用现代传媒,积极展示传播,不断推进华阴旅游国际化。

在努力做足旅游文章的同时,华阴市清醒认知自身欠发达地区的定位,未来五年将坚持项目带动战略,力争完成一千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始终保持高额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拉动。卢发兴表示,华阴将持续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项目推介和招商引资方式,重点引进产业类项目,完善各项奖励考核机制,形成政府与社会互动的多元化招商引资格局。高度重视园区、项目地周边环境治理,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增强客商主人翁意识,提高企业多领域投资和招商引资的主动性。营造全民招商氛围,逐步提高招商引资奖励标准,激发全社会招商引资积极性。

二是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严格落实项目建设限时办结制,提高项目报批、供电供水等前期工作效率,最大限度缩短项目落地时间。坚持市级领导、部门包联项目建设责任制,不断完善项目建设管理体系,强化项目后期管理,注重发挥带动效应。认真落实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各项制度,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干部群众素质,严厉打击、快速处置阻挠项目建设等破坏投资发展环境的人和事,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三是全力发展园区经济。坚持“低碳节能、绿色环保”理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把罗敷工业园打造为产值上百亿元循环经济工业示范区为目标,健全设施,完善服务,做大做强石材、能源等特色产业,着力发展配套产业,延长产业链条,促进工业的聚集发展。规划建设轻工业园、医药产业园和装备制造产业区,以园区促进产业的集群发展,将园区建设成为优势产业的聚集区、科技进步的先导区和体制机制创新的示范区。

目前,华山已成功创建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正积极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根治南山支流水患的应急分洪利用工程正式开工,世界500强中国海外投资集团入驻华阴进行战略投资;老腔、迷胡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卢发兴说,相信通过全市人民的努力,用5至10年时间,一个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山水华阴,一个人民幸福、社会安定的和谐华阴,将屹立在秦东大地。

【责任编辑:周发】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周刊订阅,更多精彩(每周五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