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三路径考量QE3影响

三路径考量QE3影响

中国证券报2012年09月18日04:01分类:新华社报刊

□天弘基金 刘佳章

上周,美联储以促进劳工市场充分改善为名,终于推出了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与前两次QE推出所不同的是,此次QE3是开放式的,即每个月额外购买4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但并未明确什么时候结束,同时目前的OT操作还将继续推进,这意味QE3推出到今年年底,美联储每个月将购买850亿美元债券。

与QE1耗资1.725万亿美元、QE2总规模为6千亿美元的规模相比,QE3的初始额度并不很高,其威力主要体现在长期性。对于全球资本市场而言,自2008年金融海啸后,资本更倾向于既买好消息也买坏消息。由于QE3能够缓解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因此这一政策发布后,代表美股基准的标普500指数飙升至近五年新高,欧元突破1.30重要关口,大宗商品纷纷创出5个月新高,黄金大涨2%至7个月新高。

对于QE3政策本身而言,其积极意义在于,这一前所未有的政策是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最重要的一次政策转变,美联储第一次将政策与经济发展关联起来,并承诺不成功不会改变政策。

另一方面,各国央行在面对相对较短的商业周期(通常持续时间5-8年)和能够持续50-70年长期(长波)债务周期时的认知在发生变化。通常的商业周期往往以衰退终结,主要是受央行提高利率导致信贷需求减少所致,政策的制定者习惯于处理这种周期,通过降低利率和印钞就可以结束这种衰退;而长期债务周期则需要以去杠杆化为终结,其中一个重要的前提仍然是印钞。面对这两种信贷周期的经济规律,尽管从2008年QE1、2010年QE2到2011年OT已经说明单纯的“印钞”并不能够从根本上促成经济的好转,但由于“印钞”是经济好转的必要前提,因此美联储继续推出QE3也就不难理解了。

与此同时,欧盟方面也面临着与美联储一样的局面。在欧债危机上,欧央行已经意识到,如果印钞太少,就会导致出现一场丑陋的通缩式的去杠杆化结果,比如希腊问题;而印钞太多的结果就是通缩变成通胀,比如魏玛时期的德国。但两害相权取其轻,两轮LTRO后,欧央行再祭“ESM”大旗,与美联储QE3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资本市场的反应短期正在向着最好的那一面展现。

QE3对中国的资本市场而言又会带来什么?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去考量。

一是能否带来新一轮输入型通胀。从经济因素来考量,尽管QE3所带来的美元短期下跌会对大宗商品价格带来直接的正面推动,但受国内需求下降影响,短期来看暂无输入型通胀之忧。中长期来看,由于我国对大宗商品具有部分战略性需求的特点,因此如果未来美元持续走跌,通胀的潜在压力将会提升,这也就要求我国货币政策需要对通胀未雨绸缪,进一步放松并非必要,债券市场有望对此形成一定程度的承压。

二是流动性会发生什么变化。从汇率的角度出发,美元指数的短期下挫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民币当前的贬值风险,这将有助于减少资本外流的机会。但中长期来看,一国汇率主要受其经济内在发展影响,如果我国经济在这一时间窗口未能成功止跌企稳,那么未来的贬值风险仍存。整体来看,QE3对我国汇率影响中性。

货币政策方面,我国央行已经具有应对前两次QE的经验。QE3短期额度并未超出市场预期,短期QE3的溢出效应会改善当前外汇占款大幅减少的局面,从而能够增加货币政策的弹性空间,进而增强市场流动性。如果货币政策重心转向防通胀,则会降低市场对流动性进一步放松的预期,降息、降准的预期将减弱。对于A股市场而言,除了有色金属等板块受到提振以外,其他板块都将面临货币政策调整所带来的压力。整体而言,QE3对我国流动性中短期的影响中性。

三是对投资者情绪的影响。连续的下跌令A股市场熊市思维严重,虽然QE3推出后外围市场反应乐观,但受“逢利好就出货”熊市思维影响,A股市场难免会出现“见光死”的走势,投资者仍需保持理性投资。

【责任编辑:周发】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周刊订阅,更多精彩(每周五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