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香港股市 > 市况 > 机构热散户冷 中信证券H股上市意向不变

机构热散户冷 中信证券H股上市意向不变

评论
分享到
2011年09月28日07:47分类:市况

9月27日,中信证券H股公开发售时间已截止,据香港媒体消息,综合八家券商统计,截至26日共为中信证券IPO借出240万港元的保证金融资,相当于公开发售额度不足1%,意味着散户认购反应一般,公开发售方面远远未达标。不过,在6位基础投资者加上主要投资者的护航下,中信证券国际配售方面已获足额,甚至超额认购,集团意向将于10月6日挂牌上市。而其它券商们的IPO接力赛也打响了发令枪,海通证券、中信建投也纷纷将赴港上市准备工作纳入日程。

中信证券

筹备H股上市始末

中信证券8月30日发布公告称,公司8月29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核准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的批复》,核准公司发行不超过11.45亿股境外上市外资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元,全部为普通股。至此,中信证券作为首家携全业务登陆港交所的内地证券公司开始受到各界的关注。

9月21日中信证券晚间公告称,公司现正进行首次公开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并申请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的工作。并称,公司本次全球发售H股总数为9.95亿股,其中,初步安排香港公开发售4976.5万股,占全球发售总数的5%;国际发售9.45亿股,占全球发售总数的95%。自香港公开发售截止日(即9月27日)起30日内,全球协调人还可以通过行使超额配售权,要求公司额外增发1.49亿股H股。公司本次H股发行的价格区间初步确定为12.84港元至15.20港元。公司H股香港公开发售拟于9月22日开始,于9月27日结束。预计定价日为9月28日。

9月22日,香港新股市场持续冷淡,中信证券首日招股就能碰上大跌市,港股市场遭遇重创,恒生指数暴跌912.22点,创出两年来新低,认购反应自然不理想。中信证券H股公开发售从9月22日9点开始,27日中午12点结束,公开发售的配售结果将于10月4日公布。

9月27日,公开发售时间已截止,据香港媒体消息,综合八家券商统计,截至26日为止共为中信证券IPO借出240万港元的保证金融资,相当于公开发售额度不足1%,意味着散户认购反应一般,公开发售方面远远未达标。不过,据市场消息指出,由于集团在6位基础投资者加上主要投资者的护航下,其国际配售方面已获足额,甚至超额认购,集团意向将于10月6日挂牌上市。偏偏在27日,有媒体报道中信证券H股招股书曝19起违规事件。指出公司在过去3年时间里竟发生了19宗不合规事件,其中包括7宗员工不合规以及12宗监管不合规事件,违规内容从员工违规参与证券交易到擅自提取客户资金均有涉及。作为第一家发行H股的内地券商,中信证券对不合规事件的详细披露属业内首次,也让投资者真实了解了中信证券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但这一消息对于上市在即且处在疲软大环境中的中信证券来说的确显得被动。

另外,近日港股暴跌恐怕也让人们对于中信证券H股上市产生心理阴影。也是由于港股市场遭遇重创,许多新股最终都不敌市况波动,相继搁置上市大计。原定于9月21日招股,最多募集260亿港元资金的A股工程机械龙头三一重工近日发布公告,宣布推迟招股和上市。而这已是最近两月来第三家推迟H股上市的内资企业。此前的8月和9月,光大银行和徐工机械也宣布推迟H股招股上市时间。所以这次如期招股的中信证券在香港市场遇冷也不是意外。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欧美债务危机波澜不断,股市连续重挫,带动香港市场大幅下跌,现在H股融资并非好时机。不过,中信证券在这个时候却偏偏选择了逆流而上,市况不佳是最大挑战,国际化之路成败还是未知数。

券商开始H股IPO接力赛

国际化进程加速

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于今年4月份发布赴港上市公告。其董事会已审议通过海通证券发行H股并在港上市的议案,参照其规划,发行的H股总量将不超过14.14亿股。至此,海通成为继中信证券之后第二家提出赴港上市的内资券商。

海通证券公告称,本次发行的H股股数不超过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13%(超额配售权执行前),并授予簿记管理人不超过上述发行H股股数15%的超额配售权。公告称,公司本次发行H股股票所得的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通过补充资本金,用于境内外业务投资,主要包括:对海通开元投资有限公司增资;对海通期货有限公司增资;增加运营资本,用于进一步发展融资融券、证券承销、创新业务等;在海外择机设立或收购证券相关机构,发展证券相关业务。海通证券并未披露H股的发行价格,只表示将根据国际惯例和发行时国内外资本市场情况,参照同类公司在国内外市场的估值水平确定。

近日有消息称,中信建投也加入券商IPO接力赛,在前不久表示赴港上市的准备工作正在进行,计划在今年底完成前期准备,争取明年初H股上市。

据悉,除了H股上市之外,中信建投的香港子公司也在筹建之中。中信建投选择在H股上市也许是因为受限于大陆对于上市券商一参一控的监管规定。近年来,A股上市的券商不在少数,山西证券、兴业证券、方正证券,以及刚刚过会的东吴证券,这些规模较小的券商通过IPO登陆A股市场。一参一控确实成为不少券商上市的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而且在A股排队上市的券商不早少数,竞争激烈可见一斑,中信建投也许也顾忌到了这一点,再有就是港股市场对股东和高管变更的相关规定更为宽松,对于股权转让后,人事变动频繁的中信建投来说,也是利好因素。也许正是这些综合因素促使中信建投将上市的目光投向港股。

早在去年,国泰君安便通过香港子公司国泰君安国际上市,成为首只通过首次公开发行到港上市的中资券商。据中报显示,国泰君安国际中期盈利同比增约42%。除IPO外,亦有券商选择曲线赴港,如海通证券在2009年底收购大福整合而成的海通国际,还有借壳上市的申银万国香港。

香港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投行国际化的首站,既连接中国内地的强大新兴市场,又涉及亚太区域,盘踞之势更易于进军欧美地区。这可能也是中信证券等券商着手H股上市,进行国际化构想的地域考虑。而更重要的是,对中信、海通证券等等这样的大券商来说,想要摆脱同质化竞争,向国际买方进军,赴港上市不失为好的策略。

国元证券最新券商研究报告认为,中国证券业的制度性红利基本用尽,尽管未来可以预期的制度红利还有:转融通、两融常规化、新三板、国际板、做市商等等,但这些边际性调整基本不会改变中国证券业的博弈格局。市场化、国际化已给中国证券市场与证券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未来这一趋势将不可逆转地持续下去。

[责任编辑:李澎]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