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实名“举报门”伊利股份官方回应系诽谤

来源:证券日报  2011-06-14 06:55

  上市公司除权日多数会受到投资者的追捧,然而,伊利股份(600887.SH)13日实施的“10转增10”的分红方案却是以跌停收场,股价跌停背后的推手是来自一份网上的实名举报信。伴随公司股票的大幅“杀跌”,伊利股份也将陷入“举报门”。另外,伊利股份在昨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因媒体传闻,公司将于6月14日起临时停牌,待公司刊登相关公告后复牌。

  事件的起因源于网上的一封实名举报信。 6月12日晚上,网上贴出一封名为《内幕惨不忍睹:伊利被这样掏空掏尽》的实名举报信,该举报信举报的内容主要是涉及到伊利股份现任董事长潘刚的指控,长达万字的举报信有时间有地点的列举了伊利董事长潘刚和其家属的“敛财”之路。举报信称“潘刚在伊利的个人敛财之路早在2000 年就开始了。潘刚利用职权贪污、挪用公司财产,指令其下属以非法手段平帐、冲账;还指令液态奶事业部财务人员用非法手段平帐、冲账,涉嫌贪污、挪用;潘刚及其亲属采取虚报注册资本的手段,非法设立内蒙古信禾广告有限公司,以广告费、咨询费名义,从伊利集团骗取资金达2000多万元,牟取“暴利”1000多万元,实为变相贪污,以及潘刚及其亲属设立虚假公司内蒙古锐信达科贸有限公司,以收取回扣形式受贿,并以公司名义非法交易,把国家财产变为其私人财产,涉嫌贪污挪用等。”

  而写这封万字举报信的举报人自称是“伊利原董事长助理张三林”,生于1938年4月7日,居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回民区。而据其他媒体的报道称,伊利确实曾有一位董事长助理叫张三林,在原董事长郑俊怀离任后,在2005年也离开了伊利。

  对于网上的举报信,伊利股份官方网站做出了回应“从6月12日下午15时左右开始,国内主要网络论坛先后出现大量针对伊利的诽谤信。诽谤信的内容纯属捏造,其目的是蓄意破坏伊利集团的正常经营。我公司已就此事向公安机关报案。后续事态进展伊利集团也将及时向社会各界通报。”

  《证券日报》记者致电公司内蒙古的公开电话和北京的两部电话想了解情况,结果均无人接听。对于万字举报信,本报记者试图通过网络与“张三林”取得联系,但是直到记者截稿也没能实现。

  从伊利的官方回应看,伊利称这封万字举报信是诽谤信,到底是诽谤还是真实举报,此次事件会否像伊利与蒙牛的“诽谤门”那样,最终以胜利而告终呢,在事件没有查清楚之前,尚不得知。

  回想起去年的伊利与蒙牛的“诽谤门”事件,可以说是国内乳企之家的一场公关之争。最终在法律面前,伊利赢得了官司,涉案者受到了法律的惩处。如今,站出来喊冤的又是伊利股份,不过,伊利这次显得很被动,在声称自己被“诽谤”之前,一封万字的实名举报材料(暂不管真实性)真实的流落在网络中,让大家看到的是相关转载的“举报信”在不断的被人删除,到底是谁在幕后做这些事情,又是谁在担心呢?

  就在大家将伊利股票大跌直至与实名举报有直接关系时,金融界首席分析师杨海却又到处了另外一个原因。

  杨海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伊利股份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主要还是与这次的定向增发有关。

  据了解,5月19日,伊利股份公告称,拟通过定向增发募资的方式投建五大项目。根据伊利股份的公告显示,拟定向增发不超过2.18 亿股,发行价格不低于32.67元/股,计划募集资金不超过70 亿元。

  “伊利股份这次定向增发2.18亿股,募集资金60多亿元,股本增长达到27%,而伊利每年净利润增长才20%。在乳业竞争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公司并进入盲目扩张的时期,这次定向增发未必能给投资人带来收益增长。再加上实名举报。所以机构没有信心了,导致公司股价跌停。”杨海强调说。

  在伊利发布定向增发案不久,就爆出“举报门”事件,此次高达60多亿元的募投项目能否通过监管部门的审查,以及投资者是否买帐,将成市场悬念。

【责任编辑:邹晨洁】
已有0人参与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快速登录
返回新华08首页